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黄逾子 来源于:家长学院
2019年3月18日,一名女网友在微博发帖称,自己在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考试时,疑遭到“性别歧视”落选。称其以初试笔试第一名进入复试,但面试分数仅60分,当晚7时许,该女生发文致歉,表示自己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冷静后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发言感到愧疚。(3月18日头条新闻)
当考研、清华、性别歧视出现在一条微博中,敏感的话题直接引爆了网民脑中那根一触即发的神经。一时间,舆论场持正反两面,评论区有在讨论考研公平公正的,有在讨论性别歧视的,甚至有些愤青在性别歧视问题上顺着喷,这件事情上微博热搜被踢爆后,很多网友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女性的性别问题上,舆论场呈现“失焦”状态。然而当天下午澎湃新闻采访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称“没有性别歧视这个问题”。后来当事人也发文致歉。
事件的反转充分的表明大多数网民存在冲动、易怒、缺少理性、缺乏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容易盲从等特征。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谈到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因为在群体之中,个人的人性就会被淹没,独立的思考能力也会丧失,群体的精神会取代个体的精神。
在#清华研招性别歧视#的话题讨论上,网民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味的谈性别歧视,就不想想这是否只是女学生考研复试失败后的冲动之词?事实的真实性是否有待考量?就此上升到国家性别歧视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上,是否太以偏概全?在此过程中沉默的螺旋理论也得到印证,当大多数人都在谈性别歧视的问题上时,即使有理性的网民想站出来讨论事实真实性的问题,迫于群体的压力也会默不作声。
网民这种诉诸情感,人云亦云的盲从讨论方式是不可取的。一来容易导致舆论场的“失焦”、“失衡”,二来对新闻事件的逻辑真相梳理并没有任何帮助。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网络的舆论场呈现出明显的“后真相”特征。
后真相的特征是什么?是指舆论场中重感情而非真相,表现为成见在前、事实在后,情绪在前、客观在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在当下国内外各种矛盾突出的时代,人们在乎的不是客观的事实,而是在寻求一种情感的上的爆发、情感的共鸣。在后真相时代对事实的核对、对客观的追求、对理性的崇尚、对舆论场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网民和媒体人都要做到理性发声。
要做到理性发声,首先网民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当无法判断事情真伪的时候,就当个故事来看,不要基于此发表结论,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不要被别人带跑。媒体应该坚持核实原则,用自己所学核查新闻,避免造成虚假新闻、造成新闻失实。官方媒体应该及时发声,避免让舆论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比如针对这件事情,部分网友就提议清华官方就应该及时给出客观理性的解释与回应。
当然,近来,“翟天临学术造假”等事件或许使国内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声誉受到考验,网民一时的宣泄和质疑也许无可厚非,只是在后真相时代保持理性是不是比一时宣泄带来的痛快更具有价值,更具有社会意义?
上一篇: 从电影《鲁冰花》中看教育公平
下一篇: 这一场比特劫!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