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娄冬梅 来源于:家长学院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由于高校正版教材太贵,加之书商与出版社对接所走的“添订补”渠道,大一新生支出很多但开学一个月后仍拿不到教材。这种现象使得不少学生将目光转向二手书店或复印店,因此培育了盗版、影印或复印教材的市场。
盗版之风渗透到高校,其危害有目共睹:不仅破坏市场秩序,危害文化安全隐患,不利于民族创新,还损害了高校培养人才的形象。整顿盗版教材泛滥的高校市场毋庸置疑,但我认为,在高呼“保护版权、打击盗版”之外,更要正视学生需求,重新审视教材存在的意义,活用教材,让人手一本的教科书为获取知识发挥应有的作用。
报道中,某高校对6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75%的人说“购买的教材基本没怎么使用过”,“不如看老师的课件”。可见正版教材价格偏高并非促使学生们选择盗版的主要原因,贵且利用率低,从心理上不愿为此投资才是根本所在。那么,在高等教育阶段,教材的存在有多大必要呢?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拓宽,互联网在知识的个性化定制方面优势远大于教科书,传统的固定教材已不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而且,高校不再是像中小学那样是单纯教授知识的场所,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广泛阅读是必然趋势,这样的学习需求怎能是靠固定教材就能满足的呢?
其次,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知识的进步。很多教材理论太旧,落后于实际变化发展的现实。而且,在一些教学水平较好的重点高校,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综合多本教材,自己编写讲义、制作PPT教授学生。尤其是文科类专业,涉及到知识面很广,此时单靠一本固定教材也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当然,高校教材的使用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一些理论变化没那么快的理科专业,教材还是很有必要的。
盗版市场乱象需治理,但也不能见招拆招,只停留在“打击盗版”的表面,背后的学生需求不容忽视。高校要灵活对待教材,一方面鼓励倡导教材的循环利用,规范二手书的交易平台;另一方面,视专业而定,大可不必让新生大量购买固定教材,而是引导他们广泛阅读,自取所需。此外,对那些学生需求量大的必要教材,应由高校出面,同出版方商讨降低价格,为学生谋利。
在此基础上进行整顿,才能让到学生手中的正版教材更有价值,否则即使花高价买来的书本也是被束之高阁,失去意义。
上一篇: 考研,打响最后的战役
下一篇: 2016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17000平方米展区里激荡创意智慧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