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艾丽 来源于:家长学院
假设高考取消,你会进行怎样的课程改革?基于泰勒原理,我将从中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出发,谈谈改革课程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
据研究表明,从整体来看,我国中学课程的主要弊端可归纳这样几点:国家对课程设置统得太死,无法适应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制约,过分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等标准,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制约,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忽视活动类课程;偏重必修课程和分科课程 ,忽视选修课程和综合课程,脱离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关课程等,从而导致学生创造力低下;片面追求文化学习,学校不能为社会培养合适的职业型人才;学校行政化倾向严重,教师承担的与行政有关的繁杂事情多。
进行中学课程改革,是为了培养多层次的公民,基于生命教育理念,公民应能良好的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具体体现在“人与自己”、“人与生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四个方面。第一层次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适应能力的良好公民。在生活方面此种公民应具有的素质为基本的创造力、实践能力、民族文化自信心、交际能力、现代意识、生存能力、保护环境能力、国际视野。在知识方面,此种公民应掌握基本的自然界的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良好掌握本国语言;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第一层次是每个学生应达到的基本程度,也就是最低标准。为了适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需要,设立了第二和第三层次目标,层次目标所对应的内容难度依次增加。这里重点解说的是第一层次目标方面。
杜威在《经验和教育》中告诫到:“不要简单地朝向某一方的观点靠拢,而要找出存在冲突的原因,有必要制订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深层次的、更具包容性的计划。”中学课程应该是多元化的,具有包容性的。根据课程目标,设置的课程内容有几个特点:1、普适性课程和地方性课程结合;2、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4、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5、开设生命教育课堂,增设国际理解课程和亲子课堂等。
1、普适性课程和地方性课程结合
普适性课程是学生为了达到第一层次目标而学习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学习,这些传递知识性的课程是普适性课程,所有地区都必须学习。同时,为了调动地方学校积极性,学校可以根据当地文化、经济背景,开发地方性课程。比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课程,在城市里的学校,可以根据其所在地的大学、社区分布开发大学生授课、社区达人分享的课程。
2、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据了解,今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将构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其他条件,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也可以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小学阶段,开设综合课程,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初中阶段,在选择开设综合课程同时,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条件。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学校应改善学校环境,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隐性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在校园设立具有纪念意义的名人雕像、字画碑,学生风采展示墙;做好学校绿化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也可以让学生、教师参与到学校环境的设计中来,激发他们主人翁的意识。
4、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
在课程的实施中,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教师教和学生的学,应注重实施一定的活动课程,让学生进行“发现性学习”。如,地理课可以带学生到野外踏青;英语课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现生活交流情景;物理课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等。
5、开设生命教育课等活动,培养学生个性
为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国际视野、民族自信心、环保意识、现代意识,学校开设生命教育班。为了此种课程顺利开展,学校每天课堂教学时间提前到下午16:00结束,距离放学时间17:00剩下的1个小时用来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此种课程包括多个方面。有国际视野课程、传统文化活动、环保课堂、性教育活动、“人与人”生命教育活动、思维导图课等等。
“一个人学会了阅读,你就挡不住他的成长。”为了填补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教育空白,学校开设图书馆,列出必读清单,收集各类图书,邀请作家等人来学校开设讲座,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开设学生社团,给学生发挥自己的特点提供舞台。
课程进行的形式方面,教师应注意不拘泥于传统课堂,可以运用生命教育、历奇教育等理念,激发课堂活力。
课程改革也包括评价方式改革。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对教学的评价应反映一些新的理念:
1.教学评价应当有利于促进积极的学习气氛,树立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信心;
2.教学评价必须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机制;
3.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结果,而且也要评价学习过程,因此评价不能仅限于期末,而因充分注意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4.注重学生与学生过去相比做出评价。
依据评价理念,考核形式应为考核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各个考试情况(其中期终考试占较大比重)、课外行为状况。考核时,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校方组织好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上一篇: 请给她机会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