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文/刘瑞瑞 徐彤彤 陈靓 • 图/网络 来源于:家长学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兴国安邦的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近年来,教育屡上年度热点话题,成为男女老少共同关心的问题。而作为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小学教育,也聚焦了社会众多的目光。邓小平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临沂大学的学生,我们也关心着国家教育发展的问题,尤其是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因此,我们就最近国家发布的通知“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进行了研究。
2020年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搜集材料、采访提问中,我们从学生减负的轻松背后意识到了这项通知实行的困难。
这项政策出台之后,我们去了解了各地的执行率。河北、甘肃陇西等部分地已经在逐步实行当中,以往学期的期中考试也已经取消;而河南南阳、河南安阳等部分地区并没有取消纸笔考试,近期的期中考试也照常举行。从各地政策实施的不一致中,我们可以看出通知有着上传下不达的问题。中央发布文件,在层层下传的过程中有的地方并没有真正去在意、去实行,依然将纸笔考试作为重点用以考察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认真程度。
河南安阳一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表示,目前学校仍在进行着纸笔考试,并未取消考试。河南南阳某校一年级老师表示,除了期中期末考试之外,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有着月考。究其原因,在于学校不想放弃自己的名誉度和升学保障,在教育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都在想法设法利用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以后可以宣传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招牌”。虽然老师与家长有意让孩子减负,但迫于现实的教育压力、领导压力和评比压力,学校不得不继续走之前的路,在口头上与表面上对通知表示支持,但其实依然用各种纸笔考试检验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大阻力。
而已经实施这项通知的地区,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通知实行最初,老师、家长对这项政策抱有很大的信心,期待着取消纸笔考试给老师、学生减轻压力。甘肃陇西某校二年级金老师在采访中提到,学校不进行纸笔考试之后,也采取了益智类、趣味性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但实行一段时间后,金老师便发现一些问题,不进行纸笔考试之后只是换了一种方法,“换汤不换药”。为了响应双减政策,老师们要自己出题搞作业质量设计,没有了练习卷与额外的教辅,不知不觉间老师的工作量加大了,工作时间变长了,说好的“双减”却增加了老师的压力。我们也在网上了解到一位家长对这项政策的抱怨,她在微博中写到,就这段时间取消纸笔考试以来,自己孩子对作业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了,平常布置的作业正确率也降低了,这段时间总能收到老师反映自己孩子学习状况的消息,本来单单有老师的关心,自己并不需要太担心孩子的学习,可以减轻自己除工作以外的压力,而现在因为通知的“形式主义”,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花费的时间更多了。
河南安阳一名上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母亲刘女士表示,她支持这项通知的落实,但她认为这项规定实施起来会是困难的。虽然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但到了三四年级甚至是之后还是需要进行考试的,小升初、初升高都会用考试来筛选人才,尤其是高考,作为人生中的一次大考试,所有人都在为之努力。学校、老师、家长也会采取各种方法不断给孩子压力,与别人竞争,这样下去只要还是以考试和分数选拔人才,教育减负尚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刘女士也在采访中说到,现在的中国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状态,虽然我们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在中国存在了许多年,短时间内并不能直接转变为素质教育。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还保留着用成绩、排名评判一名学生的观念。甘肃陇西一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王先生向我们说到,就算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但家长们重视孩子的教育,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以外,还会各种“内卷”,给孩子们报补习班、兴趣班,孩子们还是有各种压力。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城市和农村存在着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学生们的学习资源、教资队伍、接触到的学习产品存在着差异,以及各省的人口多少也影响着这一通知的实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是人口大省,又是考试竞争压力大的省份,对考试的重视程度更高。单看这一通知,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各个地区实行,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教育问题,因地制宜,做好这一通知。
经过我们的采访调查,发现这项通知实行以来便有着众多的阻力,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减负任重道远。我们也希望在未来,这项教育改革可以更加全面,进一步细化通知内容,考虑各地教育现状,让中国的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真正做到教育的有效改革。
上一篇: 为何网络用语在大学生群体中如此流行?
下一篇: 从服饰变化看建国七十二年的变化发展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