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文/张凌燕 • 图/网络 来源于:家长学院
长沙的十月依旧金桂飘香,我们的80周年校庆也在这阵阵桂花香味的氤氲下如期而至,一时间从白发苍苍的校友到稚气未脱的大一新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校庆的欢喜。也是因为校庆的原因,我们的课程停休了一周,以至于一直想要学习的名片制作没有学到。
相信有很多同学选择这门课的初衷都是和我一样,都是想要更加了解自己,以及学习一些日常社交环境中待人接物的礼节和注意事项等。针对这一主题,这两节课的内容可谓是干货满满。第一节课我们在助教员的指导下反思了自身的特点,并学习了自荐卡的制作方法。
人们常常说,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然而在跟着助教的指导进行自我反思时,我却觉得了解自己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我在想自己有什么“人无我有”的特点,又有什么“人有我优”的优点时,着实废了一大番力气。这似乎和常理有些不合,你要去分析一个人,务必要去搜集他的言行举止、生活片段,以此来推测他的内心活动,进而推断出他的性格脾气等。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每个人最该了解的人当然是自己了,因为我们不但了解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更能直接了解到自己做出决定和行为时的内心活动。可是人们常常会发现,尤其是在向别人做自我介绍时,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往往会显得那么捉襟见肘。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一是有个词叫做“熟视无睹”。每天都能见到的事情也就每天都看不到了,正是因为我们时刻都是行为和决策的做出者,所以往往不会过于关注自己的内心活动,更不会专门坐下来分析自己的品性了;二是缺少自我反思的机会。拿我自己来做个比方,这节课给了我这么一个反思的机会,所以我才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是填写简历或者其他活动,那么我们又有多少机会去了解自己呢。
那么我们要如何避免这种误区呢?我认为,一是要多多“跳出自我”,以旁观者的眼光来打量自己,如此才能客观的认识自己;二是要多询问别人的意见,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色彩,多多询问身边的亲人、朋友和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才能更全面的看清自己。
自知者知人,一个人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应对外界环境。感谢龚老师的指导。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